索引号: | 111521030116071151/202303-00001 | 组配分类: | 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 扎兰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其他 |
名称: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23-03-10 | 发布日期: | 2023-03-10 |
扎兰屯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
会议文件(十三)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7日在扎兰屯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扎兰屯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 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政治要求,围绕市委九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加压奋进,拉高标杆、跳起摘桃,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取得新进展,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现代化扎兰屯新征程。
——我们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坚持稳中求进,优化政策落实,激发企业活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跨越200亿元大关,总量跃居呼伦贝尔市第二位。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亿元,增长48.3%,增速位居呼伦贝尔市第二位。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40亿元,增长20%,总量位居呼伦贝尔市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78亿元,增长1.5%,总量位居呼伦贝尔市第四位。招商引资签约金额30.2亿元,到位资金17.25亿元,总量位居呼伦贝尔市第二位。综合实力稳居呼伦贝尔市第一方阵。
——我们立足优势、加速转型,产业发展提级增效。聚焦“五大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产业转型、业态创新、质效提升。现代农牧业增量增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播种面积387.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超额完成大豆种植任务,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稳步推动畜牧业规模发展,全市规模养殖场增至1436家;中草药、黑木耳等特色产业持续做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居呼伦贝尔市首位,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并高标准建设。传统产业加速升级,实施阜丰公司高效菌种开发、国森公司氧化矿、松鹿制药养阴清肺口服液等增资扩产、节能技改项目,企业效益大幅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31.97亿元,增长88.2%,2家企业再次荣登全区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完成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加速打造高质量产业园区;居然之家商业综合体项目成功签约,我市成为自治区首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文旅产业提标提效,金龙山滑雪场获评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吊桥公园被命名为内蒙古最美公园,成功举办雅鲁河夏日漂流季、冰雪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四季旅游品牌持续打响,全年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10%、8.5%。新兴产业破题发展,实施风电项目5个,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完成投资15.4亿元,中核一期10万千瓦风电工程实现并网发电,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临空产业稳步推进,产业园区设施日趋完善,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训练规模大幅提升,柴河通用机场纳入全区第一批统筹建设清单;电子商务繁荣活跃,交易额突破14亿元,增长17.6%;农产品上行交易额1.57亿元,增长4.6%。生态产业乘时乘势,摸清碳汇资源底数,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渠道,完成四家重点单位碳排放数据报告编制,努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我们聚焦品质,协同发力,城乡面貌颜值更高。实施城区道路、排水防涝、城市绿化等市政项目20余个,新建供水管网11公里,改造老旧小区17个,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爱国卫生、城市精细化管理“攻坚行动”成果丰硕,清除垃圾12万吨,打非治违1.6万平方米,改造升级路灯3300余盏,平整公共空间20万平方米,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补助扶持项目94个,130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总额突破2500万元,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加大乡村建设力度,修复集中式饮水工程114处,改造农村危房79户,新建户厕1818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54%,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达斡尔民族乡满都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得到呼伦贝尔市认可,蘑菇气镇野马河村成为自治区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完成阿扎高速阜丰段项目建设,岭北四队互通、乡村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较大自然村屯通畅率达94.4%,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我们坚守底线、科学保护,绿色底蕴愈加深厚。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发展的前面,全面落实林草长制、河湖长制,强化水源地和秀水湿地保护,严打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治理侵蚀沟250条,人工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草原禁牧12.7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0%,连续24年无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森林城市,顺利通过“中国天然氧吧”复查。巩固拓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2%,雅鲁河断面稳定在Ⅱ类水体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47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全部办结。坚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五个大起底”行动成效显著,清缴沉淀资金3278万元,解决批而未供土地561亩,消化盘活土地567亩,高质量完成待批项目、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任务。严格执行“双碳”政策,源头把控项目准入,有效落实节能举措,单位GDP能耗完成呼伦贝尔市目标任务。
——我们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完成25项经济生态领域改革任务。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全面落实蒙速办“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行政审批、工程项目审批、证照分离改革取得新成效。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组合式”税费与金融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2.36亿元,发放助企贷款9.06亿元,全年净增各类市场主体9581户,同比增长28.5%,达到43194户。实施“科技兴市”行动,强化科技投入,落实惠企政策,切实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企业管理运营逐步规范。外贸经济实现突破,全力支持阜丰公司、同德木业、石本羊绒、鑫难公司扩大产品出口,外贸出口额达到4亿美元,增长10%。
——我们兜牢底线、为民惠民,群众福祉持续增进。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7.4%,达到41778元、23543元;动态消除239名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实施民生实事项目7个,新增城镇就业150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6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长5%、1.37%和12.49%,低保、残疾人、孤儿、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持续提高,实现应保尽保,我市成为呼伦贝尔市社会救助创新创优试点地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公办养老机构消防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改扩建基层养老服务中心31个,丰富了“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1所小学、4所幼儿园,增加公办园学位1440个,招录教职工320名,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学校课后服务参与率均达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2%,中考和高考成绩实现双突破,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完善基层中医馆和卫生院建设,加大医疗保障服务力度,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我市成为自治区医疗保障基层服务示范点;开展基层文艺演出144场,组织文化大集50次、群众性体育活动16次,举办“喜迎二十大”“书香中国”等主题展览87次。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乌兰牧骑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打击违法犯罪成绩斐然,矛盾排查化解扎实有力,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与此同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工作扎实开展,外事侨务、统计调查、广播电视、史志档案、地震、供销、邮政等工作取得新进步,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慈善、关心下一代、老年体协等事业实现新发展,市红十字会“小桔灯”志愿服务组织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市科协被评为“2022年表现突出的科普中国信息员组织单位”,市工商联荣获全国“五好”标杆县级工商联称号,市企业家商会被认定为全国“四好”商会,扎兰屯国家基本气象站列入中国百年气象站名录。
——我们披荆斩棘、共克时艰,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三个坚定不移”,落实落细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乙类乙管”要求,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加快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换,平稳度过疫情流行高峰期,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各部门高效联动、尽锐出击,各地区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不辞辛劳、主动作为,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牢记重托、不负期盼,政府效能全面提升。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复人大代表建议83件、政协委员提案118件。加强依法行政,深入贯彻《法治政府建设纲要(2021-2025)》,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政府工作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司法权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强化审计监督,查处违规问题53个,纠正不规范问题36个,促进增收节支848万元。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合理压缩“三公”经费。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多方筹措资金,化解政府隐性债务3.6亿元,清理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8000万元,解决了遗留多年的拖欠职工工资和乡镇文体广电中心、基层卫生院职工医保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入开展“转观念、强作风、优环境、重落实、树形象”学习实践活动,作风建设、以案促改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众志成城战疫情,全力以赴稳大盘,在大战大考中顶住了压力,赢得了发展。一路走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引领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主心骨;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源。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扎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扎兰屯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踏上现代化扎兰屯建设新征程,还面临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比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型升级较慢、科技创新短板明显;政府投资乏力、消费结构不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仍需下大力气解决;化解政府债务、防控金融风险压力不减,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政府工作还有不少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一些工作人员思想破冰不够、担当意识不强、闯劲干劲不足,工作懒、散、拖、特别是慢的问题仍较突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遮掩、不回避,逐项研究对策,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盼和重托。
二、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的奋进之年,更是乘势而上推进扎兰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呼伦贝尔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绿色崛起、富民强市、共享繁荣”,以“建设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为目标,推深做实“五大行动计划”,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市场、稳民生、稳预期工作,深入实施“九大工程”,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稳中快进、稳中优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兰屯新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任务指标以内;绿色发展指标全面完成,能耗强度和减排指标完成呼伦贝尔市下达任务,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
上述目标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充分考虑了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战略机遇和发展潜力,充分预估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和扎兰屯市委总体安排,努力提升我市在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发展大局中的分量和位次,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只争朝夕地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力以赴打造好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稳促进、以进固稳,着力做大县域经济总量。牢固树立“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经济总量跃升工程,不遗余力抓招商、优环境、上项目,奋力实现经济质效双增、行稳致远。
一是在项目建设上呈现新气象。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时段全周期抓实项目建设,努力在提升签约率、开工率、落地率、竣工率上寻求突破。高质量谋划项目,准确把握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投资政策,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做实做优做精项目库,重点谋划现代农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等产业项目,让2024欧洲杯下注平台_澳门现金网-官网的大项目好项目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大盘子,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瞄准项目前期、强化流程管控、推行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目标化的“五化”工作法,盯紧计划表、任务表、时间表、责任表,一旬一旬的推动,一周一周的督办,一天一天的实干,全力以赴抓好42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阜丰三期、居然之家及新能源等上亿元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快跑”助推经济发展的“增量提质”。
二是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跨越。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一号工程”,实施“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全地域全行业扩大招商引资。紧跟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围绕优势特色资源禀赋,坚持市级领导带头,配强专业队伍,增列专项经费,发动强劲攻势,在全市掀起“全域抓招商、全员抓招商、比拼抓招商”的热潮。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用活用好“十二条”招商引资工作法,努力吸引2024欧洲杯下注平台_澳门现金网-官网的龙头企业、冠军企业落户扎兰屯,确保到位资金突破30亿元。坚决做优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提高办事质效,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真情实意排忧解难,塑造更有力度、更有速度、更有温度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让扎兰屯成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发展高地。
三是在扩大消费上展现新作为。全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培育区域性专业市场,优化末端配送网络,促进消费供给“微循环”,积极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出台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拓展消费行动覆盖面,办好“直播扎兰屯·消费促进季”系列促销活动,激发绿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消费潜力,推动批零住餐、文旅娱乐等消费恢复常态。强化早市、夜市、后备箱集市、农村大集等市场的运行管理,发展好夜间经济,培育健康消费、养老消费、假日消费等消费热点,助力消费升级加速,让群众共享品质消费,点旺城乡烟火气。
四是在激发市场活力上寻求新突破。运用好退减缓免措施,顶格落实促进市场主体稳定健康发展政策,打好税费政策“组合拳”,为企业“雪中送炭”,为市场“松绑鼓劲”,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做好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保护、发展工作,实施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依法保护、更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精准开展政金企对接,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破解资金瓶颈。
(二)深耕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深入实施“五大产业强市工程”,全力打造呼伦贝尔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
一是谱写农牧业发展新篇章。按照产业化理念、工业化思维、市场化导向,着力做好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文章,加速打造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统筹推进15万亩高标准农田、10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玉米、大豆新品种,保障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加快规模养殖场建设,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优化兽医社会化服务,确保牲畜存栏达到150万头(只)以上。坚持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实施绿色特色、节水高效、防灾避灾型农牧业,着力推动玉米、大豆、肉牛、肉羊、生猪、黑木耳、中草药全产业链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化联合体,培育“扎兰屯大豆”“扎兰屯黑木耳”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增强“三品一标”影响力,提升农畜产品溢价值。依托我市大豆拥有的“绿色食品”认证和科研机构优势,高质高效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农牧业强市。
二是挺进循环工业发展新赛道。紧紧围绕工业强市目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以重大项目实施、重点企业培育、重点产业链条改造、特色园区集群提升为重点,统筹资源、集聚要素,大力扶持一批基础好、潜力足的企业深耕主业、增资扩产,让一批骨干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支持阜丰公司、国森矿业、吉安化工等重点企业扩能改造,理顺浆纸公司管理体制,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培育秸秆综合利用、饲料加工、大豆精深加工企业,推动玉米、大豆产业“全株开发”,构建全链条现代化产业集群。完善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功能,充分利用智慧园区建设成果,推进产业、园区、城市之间的空间整合和功能融合,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高品质产业园区。
三是开辟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以打造“呼伦贝尔市文旅产业全域全季全业发展示范区、内蒙古东部重要的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发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游客主角作用,从供给侧把品质、标准提上来,从需求端把形象、品牌打出去,推动全域全季全业旅游发展。积极融入“乌阿海满”一体化,加强与兴安盟、黑吉辽等地的旅游合作,打好生态、文化、田园、冰雪、康养“五张特色牌”;开发利用“四山一河”、两条历史文化街区、秀水国家湿地公园、吊桥公园等优秀文旅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丰富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开展杜鹃赏花季、雅鲁河漂流季、金秋采摘季和金龙山冰雪季等系列活动,擦亮“北国江南、塞外苏杭”金字招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达20亿元以上。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十四冬”筹备工作,积极承办各级体育赛事,开发冬季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完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功能,全力争创金龙山滑雪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把扎兰屯打造成为有温度、有品质的冰雪运动之城。
四是激发商贸物流发展新活力。坚持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为抓手,加速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做强蒙东牲畜交易市场,完善农资农机、农副产品、道地中草药等专业市场建设,构建专业化高、辐射面广、相互配套、相对集中的市场体系。加快居然之家商业综合体落地建设,逐步提升百兴商场、发达广场、葛根街、步行街等传统商圈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促进商业扩圈提质。积极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壮大岭东商贸物流园区,推动村级物流服务网点升级改造,着力完善陆铁空、客货邮、市乡村一体化的综合立体物流体系。加强与岭东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畅通与岭上、岭西地区的要素流动渠道,进一步巩固区域商贸中心地位。
五是绘就新兴产业发展新蓝图。围绕打造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目标,全力推进华能扎兰屯30万千瓦风电、中核扎兰屯20万千瓦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确保全部实现并网发电,为我市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发展壮大临空产业,加快柴河通用机场建设,支持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做大做强,探索发展航空培训、旅游、物流、无人机等新产业、新业态,努力建设内蒙古临空经济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加大电商扶持力度,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积极推进电商产业园直播基地建设,培育孵化一批本土电商企业、网红达人、电商村和特色品牌,力争年交易额突破16.6亿元,增长18%,农产品上行交易额达到1.83亿元,同比增长16%。
(三)创新引领、改革赋能,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引擎。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红利,不断汇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坚持实施“科技兴市”行动,积极谋划扎兰屯科技馆项目,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储备库,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探索“人才飞地”“研发飞地”模式,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双碳”等领域,实施科技攻关2项以上。发挥好政府组织作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潜能。拓宽渠道引进外来人才,真心实意创优人才环境,拿出2024欧洲杯下注平台_澳门现金网-官网实招硬招,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在扎兰屯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尽展其能、成就梦想。
二是更实举措深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巩固“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成果,推动一次办和跨省通办事项落地见效,强化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推深做实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支持城投公司、文旅投公司等国企多领域、深层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抓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精心组织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三是更高水平扩大开放。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盯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深化更广领域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务实开展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加强与俄蒙地区的合作,鼓励开展线上线下境外展会,帮助出口企业拓市场、拿订单,带动企业勇于走出去,重点支持阜丰公司、同德木业、鑫难公司出口,创造2024欧洲杯下注平台_澳门现金网-官网开放合作的支点。
(四)一体保护、系统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践行“两山”理念,实施生态文明绿色工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扎兰。
一是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严格遵守“三区三线”“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压实林草长制、河湖长制责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持续巩固林草专项整治成果,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落实森林管护654.3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强化国家风景名胜区和秀水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抓好雅鲁河、绰尔河、音河、济沁河等重点流域治理,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让“岸绿景美、河畅水清”成为常态。
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决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立行立改,不断巩固拓展整改成效。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补齐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实施清洁取暖替代工程,降低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严管严控入河排污口,完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强化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强污水、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处置等环保设施建设,实施成吉思汗等乡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增强城乡环境污染防控能力,让扎兰屯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三是实施全面节约发展战略。坚持集约节约利用,摸清耕地、林地、草地、矿山等资源底数,促进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等全方位全过程节约。深化“五个大起底”行动,推动各类资源集约高效使用。树立经营土地理念,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强化土地盘活利用,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四是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系统推进能源减碳、工业降碳、生态固碳、生活低碳,积极争取碳汇交易项目,力争碳汇经济实现破题。严格执行新建项目“两个先进”审查标准,加快改造低端低效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上马。严守国家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要求,确保非煤矿产资源绿色安全有序开发。加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动交通运输“散改集”“油换电”,全面创建节约型城市。
(五)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巩固提升区域中心地位。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与乡村振兴工程,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着力在城市建设管理提质上下功夫。坚持把宜居安居放在城市发展的首要位置,建设布局更科学、品质更高端、功能更完备、底蕴更深厚的人民城市。加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30个,积极推进振兴路、成吉思汗路等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实施城市排水防涝、公园绿地改造、供热燃气管道铺设项目,投入运营新能源公交车辆,切实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智慧城市管理水平,做精做优停车治理、公厕服务、垃圾分类、物业管理,大力整治违章建筑、交通拥堵、噪音扰民、飞线充电、不文明遛犬等城市顽疾,推动道路、绿化、城市家具“一把扫帚扫到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二是着力在乡村振兴赋能提速上下功夫。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准落细动态监测和帮扶措施,实施产业发展、兜底保障等项目19个,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振兴乡村产业,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农牧+”多业态融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工程,升级农村电网168公里,建设供水保障工程7处,改造户厕551户,保持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置、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三是着力在基础承载能力提升上下功夫。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努力引入社会资本,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全力推动紫沟—大兴等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岭北四队互通项目实施进度,积极争取S308蘑柴线路面改造项目,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危桥改造,畅通农村客货运输,提升内外畅通、区域联通、城乡融通水平。探索开辟新的城市航线,优化丰富航空运营网络;积极推进“齐海满”高铁项目建设,完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5G网络,增设238座5G基站,加快5G网络向乡镇、行政村延伸,着力解决部分地区通讯信号薄弱问题。
(六)均衡可及、兜牢网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实施民生改善幸福工程,用更深感情为民服务、更大力度为民办事、更实举措为民谋利,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一是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创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立“政校企”培训联盟,举办创业项目推介展示会,支持打造“零工市场”、培育劳务品牌,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农民转移就业2500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公共实训基地规范建设,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万元以上。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提升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开展欠薪预防整治专项行动,全力维护农民工、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是坚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投入使用新区小学及4所幼儿园,启动实施雅尔根楚学校改造项目,持续改善城乡教学条件,促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建好建强校长、教师两支队伍,扎实开展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沉下心、铆足劲,实现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让扎兰屯的孩子享受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教育资源。强化与扎兰屯职业学院合作,积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实现与就业需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三是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深入实施文化赋能振兴工程,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信仰扎兰”“正能量扎兰”“文明扎兰”“文化扎兰”“自信扎兰”五张名片。强化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抓好乌兰牧骑“学·创·演”工作,做强雅鲁河群众文化艺术节品牌,深入发展诗、书、画、影和根艺、剪纸等民间艺术,推进文化繁荣,办好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实施“塞外苏杭”城市形象提升行动,提炼城市发展内涵,讲好扎兰屯故事、传播扎兰屯声音,积极开展城市间文化交流,壮大“朋友圈”,搭建“大舞台”,展示“好形象”。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创建一批非遗就业工坊、传承基地,完善文博风情小镇建设,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扎兰”,用优秀文化涵养城市文明。实施全民健身五年计划,积极谋划河西体育公园、全民健身馆、健身步道、玉带河体育公园等项目,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深入推进健康扎兰建设。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完善市人民医院、中蒙医院重症病房建设,提升医疗资源准备和救治能力,加强全人群疫苗接种,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防护救治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落地见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52%。优化人口发展战略,落实生育支持配套措施。着力提高“一老一小”照护服务水平,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到60%,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达到670个以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人民群众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五是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实施社会保险参保扩面行动,实现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加速医保电子凭证应用,推进医疗保障服务下沉,使群众足不出村享受医保待遇,打造医疗保障服务升级版,创建自治区级“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示范城市。落实妇女儿童“两规划”目标任务,投入运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成一批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顺应民心期盼,办好民生实事,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七)守望相助、共建共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扎兰”。深入实施稳域安民护航工程,持续巩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良性互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安康。
一是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建筑工地、城镇燃气、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防冬季城镇消防失火、夏季中小学生溺水等事故,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安全监管,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构建“防抗救”一体化应急处突体系。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风险,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二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五社联动”机制,推行“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充实社区人员力量。开展信访矛盾治本控源行动,建立初信初访“四办”机制,加快推进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规范化运营,以最快速度、最优方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让“平安扎兰”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更大力度支持外事侨务、统计调查、广播电视、史志档案、地震、气象、供销、邮政、科协、工商联等工作,努力推动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慈善、红十字、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事业再上新台阶。
三是巩固团结和谐大局。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作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根本性任务,全力创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积极参与呼伦贝尔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统筹推进“守望祖国北疆、共绘多彩呼伦贝尔”主题系列活动和民族团结“六带三基地一家园”建设,创建一批升级版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作出扎兰屯贡献。支持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深化国家安全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加快构建覆盖各领域各层次、灵敏协调高效的安全防控网,切实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
三、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使命在前、重任在肩。我们将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持续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业绩。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不打折、不变通、不走样,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厚植法治精神。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做到为民用权不谋私、依法用权不任性、阳光用权不放纵、秉公用权不失职。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依法推进政务公开,让政府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更加阳光。
三是锤炼干事作风。围绕“七个摒弃”,坚决破除制约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严格落实政府系统抓落实工作机制,实打实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紧在前头、快在前头、干在前头,让重实干、抓落实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发扬斗争精神,强化“有解思维”,坚持一线工作法,事不避难、一抓到底。主动求新求变,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实干、少说多做,在担当实干中拼出发展新天地。
四是坚守勤廉底色。牢记初心使命,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把群众的急事难事当要事,惠民生、聚民力、守民心。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上率下持续纠治“四风”,靶向整治层层加码、麻痹松懈、任性用权、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脚踏实地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向新目标迈进,在新征程建功,全力打造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兰屯新篇章!
附件:《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五大任务:是指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立的战略定位。
五个大起底:即待批项目大起底、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沉淀资金大起底、“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和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五个方面的大起底行动。
五大行动计划:即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农牧业增量增质发展、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生态产业乘时顺势发展、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
疫情防控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十二条”招商引资工作法:是呼伦贝尔市扩大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暨重点项目推进落实会议提出,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资融资、委托招商、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供应链招商、平台招商、品牌招商、助企招商、规划引领招商、设计配套招商“十二条”招商引资方法。
“九大工程”:是指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总量跃升工程、生态文明绿色工程、五大产业强市工程、乡村振兴引领工程、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科教人才兴市工程、文化赋能振兴工程、民生改善幸福工程、稳域安民护航工程。
“六带三基地一家园”:“六带”指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示范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百示范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实践示范带、地企联建共创示范带、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带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带;“三基地”指打造祖国北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研学基地;“一家园”指构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和谐家园。
绿色发展指标:指反映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等方面的监测指标,具体包括: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综合盖度等多项指标。
“人才飞地”:由“飞地”概念引申而来,指的是甲行政区位于乙行政区内用于招才引智、科技创新、项目孵化等功能的土地。
“两个先进”审查标准:新建及改扩建高耗能项目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能效必须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或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
“两高”项目:具体指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高耗能:高耗能是指生产过程中,能耗强度较大,所消耗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比重比较高。所谓高能耗企业,指的是耗能较高的企业,其单位耗能和总耗能较高。
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区三线:是指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区域,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指对无研发投入、无研发机构、无发明专利的企业进行辅导,鼓励企业开展科研创新。
“清四乱”行动:指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其中的“1”是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2024欧洲杯下注平台_澳门现金网-官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N”则包括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其他重点领域和行业政策措施和行动。
七个摒弃:要摒弃“我不如人”的念头、“发展不用太急了”的想法、“重过程不重结果”的意识、“没有成方不敢开药”的做法、“看眼前不看长远”的思维、“不讲细节、差不多就行”的心态、“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
三多、三少、三慢:“三多”是会议多、活动多、外出多;“三少”是调研报告少、工作思路少、解决实际问题少;“三慢”是决策慢、行动慢、结果慢。
城市家具:是指城市中各种户外环境设施。具体来说,就是信息设施(指路标志、电话亭、邮箱),卫生设施(公共卫生间、垃圾箱、饮水器),道路照明,安全设施,娱乐服务设施(坐具、桌子、游乐器械、售货亭),交通设施(公交站点、车棚)以及艺术景观设施(雕塑、艺术小品)等等。
初信初访“四办”机制:初信初访首接首办、接诉即办、直转快办、跟踪督办机制。
五社联动: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的联动。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扎兰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扎兰屯市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7830002
网站备案号:蒙ICP备2022001701号-1 蒙公网安备 15078302000121号 监督热线:0470-3306171
Copyright ? 2025 www.zhalantu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